河南开封新闻网

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(雄安)线上论坛圆满落幕

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(雄安)线上论坛圆满落幕

中国网6月15日讯(记者 曾瑞鑫)6月12日,“智能创造未来——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(雄安)线上论坛”圆满落下帷幕。论坛主题为“共创,寻找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的多种可能”。此次线上论坛从6月8日至12日,共5天。线上全新的研讨方式让观看者领略到了人工智能的力量与前景。本次论坛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、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指导,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、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、河北省雄县人民政府主办,河北省雄县教育局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承办,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院、探月学院、中国教师教育网、“AI+梦想空间”人工智能实验室协办。

共创行动——

破解关键问题的创意路径,共享众智研讨的丰硕成果

6月8日至11日为线上论坛之共创行动,每天有三场活动,上午10:00—11:00为专家分享、案例分享,下午分组进行众智研讨,晚上19:00—20:00为主题报告。活动充实,内容丰富,形式创新,专家云集,给大家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信息,令人耳目一新。“今年的大会是线上形式,如何还能保证每一位老师的参与度和效果?我们想到了共创的形式。参与者作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共同体的成员,共同参与,围绕同一个关键问题展开众智研讨,最后共享研讨成果,推动各个学校实践的不断发展。”论坛组委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。

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(雄安)线上论坛圆满落幕

四天四个共创主题,指向人工智能教育“靶心”。“什么是人工智能?什么是人工智能课程?”“3D打印、创客、STEM、机器人、AR、VR、无人机等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是什么?这些领域课程如何体现人工智能课程目标?”“如何成长为人工智能教师?”“在小学阶段,人工智能课程如何建设与实施?”无论是分享者还是参与者,均围绕共创主题展开共创之旅。

四天四场众智研讨,创新线上共创通关模式。近60所学校、70多位老师针对实践中的经验、困惑、需求进行了众智研讨,通过四关,即课程场景—素描人工智能、关系场景—人工智能超链接、教师场景—成为“智能”教师、课例场景—众筹与建构“智能”课例,线上共创通关。值得一提的是,众智研讨是本次论坛最为创新之处。围绕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关键问题,让参与者在分享的基础上,发表自己的见解,梳理实践中的问题,让问题来自实践、促进实践,进而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多种可能,形成共创解读。在12日论坛上,中关村第三小学郭学锐主任正式发布了“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共创行动成果”。

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(雄安)线上论坛圆满落幕

四天四个专家分享和四个案例分享,专家引领促实践者学习提升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的专家分享《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与信息素养培养》与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、北京二中教师高山的《以机械手为教学平台的人工智能案例分享》,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刘焱的专家分享《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和相关应用》与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、北京青年湖小学教师徐欣彦的案例分享《以算法为例谈活动、游戏在小学人工智能教学中的应用》,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李粤的专家分享《小白如何成为人工智能硬核科普老师》与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、北京166中学高级教师李伟的案例分享《以“文本分析”课例教学看人工智能“小白”信息技术教师的转型》,北京市西城区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朱慧的专家分享《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如何渗透人工智能课程?》与北京市昌平马池口中心小学副校长焦振洲的案例分享《小学信息技术中融入人工智能学习的课例探索》,彼此互动,为线上参与者带来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视觉盛宴,如饕餮大餐一般,令人观叹不止。

四天四场主题报告,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。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、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专家组副组长郭绍青的《人工智能(初中、小学版)的体系结构》,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曹培杰的《人工智能时代的STEM教育》,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锋的《基于项目的人工智能教学》,北京教育学院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晓雅的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活动课例设计初探》,每个专家的主题报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深入浅出,就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焦点、热点进行了全面、深入、系统的讲解,多层次、多角度、多途径,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能力素养要求与教育体系构建。线上观看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对今后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帮助。


    本文网址:http://www.afeijie.com/yuwangtai/31860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